龙门石窟
作为洛阳一张享誉世界的名片
用它钟灵毓秀的山色风光
悠久而永恒的石刻雕像
2000余座恢宏壮观的佛龛
以及雍容大气的卢舍那大佛
和她那慈悲善睐的荣光
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人
一尊尊佛像,成就了龙门石窟的神奇;一草一木,托起了灵秀的龙门山色!“清清流水青青山,山如画屏人如仙,仙人若在画中游,一步一望一重天”。徜徉龙门,您不能仅仅用眼睛去“看”,而应当真正的用心去“感受”!
1961年,国务院公布龙门石窟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0年11月,龙门石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2007年,龙门石窟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全国首批5A级景区
2014年3月,龙门石窟景区被列为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旅游可持续发展河南省观测站首批监测点
2015年7月,龙门石窟成为全国首家“互联网+”智慧景区
2018年10月,第七届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可持续发展中国观测点年度会议即将在龙门石窟召开
龙门石窟历史悠久
有着一流的生态环境和深厚的文化旅游资源
山水灵秀
龙门石窟景区山水秀丽,风景幽美,自古即为洛阳八景之冠。东西两山林木葱郁,翠柏成林,郁郁苍苍,森林覆盖率高达55%以上,负氧离子含量极高。森林与山、水相依的生态美景构成了龙门石窟景区四季变幻的风情画卷,成为春踏青、夏避暑、秋赏景、冬祈福的理想去处。
龙门四季·大石门
龙门四季·龙门桥
龙门四季·西山全景
“洛都四交,山水之胜,龙门首焉”
“一条秋水琉璃色,阔峡才容小舫回”
“峥嵘两山门,共挹一水秀”
“凿山导伊流,中断若天辟。都门遥相望,佳气生朝夕……”
古人也从不吝啬对龙门山色的赞美
伊河是“龙门山色”必不可少的元素之一,为龙门石窟营造了美好的山水景观。乘坐伊河画舫,在伊河上从全新的角度观赏龙门石窟,同样美不胜收,水上游龙门也成为一条重要的观光路线。
石刻精美
自然造物,赋予了龙门石窟大美的伊阙风光。古人智慧,雕刻出千龛饰壁的恢弘胜景。
龙门石窟,地处中原腹地,两山对峙,伊水中流,自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伊始,便大规模的在此开窟造像,历经西魏、东魏、北齐、隋、唐等朝代的营造,在这里形成了南北长达一公里、具有两千余座窟龛和十万余尊造像的石窟遗存。保留着大量宗教、建筑、书法、舞蹈、服饰、美术、医药、外交等方面的实物史料,折射出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时尚,是一所集“中华文化之大成”的露天石刻艺术博物馆。
在龙门石窟众多精美石刻造像中,奉先寺卢舍那大佛无疑是公认最具代表性的佛像,无论是在教科书、代表国家的形象宣传片、纪念邮票、亦或是中国公民的护照上,都有这尊大佛的身影,龙门石窟的卢舍那大佛也成为中华文明的符号与标志,她无与伦比的美好深深镌刻在全世界人民的心中。
龙门石窟在文化旅游产业中的创新举措对促进旅游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科技创新
在互联网时代,龙门石窟创新方法手段,增强龙门文化的亲和力、感染力、传播力,先后推出了“测佛缘”、“龙门相册”、“拜卢舍那·上心香”、“龙门祈福魏碑”、“中英文双语语音画册”、“诗歌龙门”等一系列文化互动体验,依托强大的手机移动端,将博大精深的龙门文化宣传出去。以“中英文双语语音画册”为例,自上线以来,累计收听次数高达600多万次,累计收听时长近9万小时,通过微信与游客建立持久的、紧密的、便捷的、互动的连接,让中外游客读懂龙门的历史文化,进而感悟历史、传播文明,实现历史文化与现实生活的交汇、融合,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的龙门文化发扬光大。
龙门智慧旅游的建设充分发挥龙门石窟丰富而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实现了历史文化景区“连接游客、丰富体验;连通古今、传播文化;重塑生态、永续发展”的愿景与诉求。龙门发挥现代科技创新驱动作用,使古老的文物、深厚的文化都鲜活起来,这些探索与创新为中国乃至世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深秋的龙门色彩斑斓,黄色的梧桐、碧绿的伊水、巍峨的石窟.....可爱的大自然用不同的色彩,赋予了这座东方石刻艺术殿堂独有的生动与灵气。行走在龙门石窟,游客们不停地回望着龙门山水之间浓郁的秋色,龙门的悠久历史、生态美景、科技魅力深深震撼着来到这里的每一位游客......
这个金秋
和家人一起到龙门石窟吧
在满心欢喜中
享受一场视觉的盛宴!
上一篇:甘肃秋冬旅游景点_冬天甘肃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