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圈圈
洛阳十大石窟你知道有哪些吗?
除了龙门石窟还有吗???
当然!作为一名洛阳人,周末或者平时闲时都可以去看看,体会一下,陶冶一下心灵绝对是好处多多呐!
涨姿势涨姿势~~快快告知啦!也让我普及一下嘛!
微信圈圈
北魏迁都洛阳后,处于政治和宗教活动的需要,在以龙门石窟为中心的广大区域,先后开凿了偃师水泉、新安西沃、义马鸿庆寺、吉利万佛山、嵩县普沟、孟津谢家庄、宜阳虎头寺、巩义大力山、伊川吕寨和石佛寺等佛教小石窟。他们和龙门石窟早起北魏建筑一起,标志着中国佛教风格的最终形成。
如果你想驱车野游,看看风景,呼吸一下干净的空气,就像探秘一样,这些地方还是很值得一去的!
1
偃师水泉石窟
北魏小石窟之一
水泉石窟,位于偃师县寇店乡石窟村南沙河东岸万安山的断壁上,坐东朝西,依山面水。窟深6.5米,宽4.8米,高12米。
窟内后壁正中,雕主佛两尊,现仅存北侧一佛,高约3米。
窟内两侧洞壁雕有大小佛龛约四百余座,龛内的造像多为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也有不少的交脚弥勒造像;
地址:偃师县寇店乡石窟村南沙河东岸万安山的断壁上
SEE MORE →
2
新安西沃石窟
北魏小石窟之二
西沃石窟是洛阳市文物普查队于1984年8月28日发现并勘察的,位于河南省新安县正北40公里的黄河南岸,黄河在这里作近乎直角的转弯,浪急水深。
自东向西依次有浮雕石塔四座,石窟两座。在塔与石窟间有若干个小佛龛。石塔均为浮雕楼阁式方塔。
沿黄河南岸是青要山,悬崖阻河,形势险要。
地址:新安县正北40公里西沃村东、黄河南岸的垂直峭壁间
附:1千唐志斋每周一是闭馆的,所以大家要千万注意(西沃石窟从原址搬到了千唐志斋)
2 、西沃石窟相对其他石窟收到了比较好的“保护”,虽然我们已经看不到西沃石窟原貌了,好在没有落到石沉黄河的命运;
3、 西沃石窟在百度地图上叫北魏石窟,这个大家要注意;
西沃水库的整体切割搬迁体现了国家对珍贵文物的重视和保护,使得珍贵文物可以保护的更好!
SEE MORE →
3
义马鸿庆寺
北魏小石窟之三
鸿庆寺位于义马市东郊7公里处的石佛村,浮雕构图严谨,雕刻精致,窟顶刻莲花藻井并二飞天,正壁刻坐佛五尊,在1963年被公布为河南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 :义马市东郊7公里处的石佛村
SEE MORE →
4
吉利万佛寺北
魏小石窟之四
万佛山万佛寺石窟位于于洛阳市吉利区坡头村东之万佛山,现存六个洞窟,分上下两个寺院。
经研究分析,该组石窟开凿于孝文帝迁都洛阳前后。上寺院一号、二号窟和下寺院六号窟下部,分别刻有环窟大型礼佛图。其中下寺六号窟礼佛人数多达55人,为河洛地区礼佛图之最,异常珍贵。
礼佛图按身份分为帝后礼佛图、贵族礼佛图和一般民众的义邑礼佛图,此处的礼佛图应为义邑礼佛图,表现了当时佛教在民间的生态盛况。
义邑为北魏处至隋唐间,中国北方以在家佛教徒为中心,以营造佛像寺塔等为机缘而结成的信仰团体。主要分布在云冈、龙门、天龙山等石窟一带。是由信徒出资营造,并以其所造尊像为信仰中心而组织成的佛教团体。
此处离洛阳新都汇大约50km,穿过吉利区不远就到,亦可游览小浪底也是去过的九大石窟中,最值得去的地方。路况良好,环境清幽,旁边还有个柴河水库,可烧烤,钓鱼,吊床,环境可美。
SEE MORE →
5
嵩县铺沟
北魏小石窟之五
铺沟石窟坐落在洛阳嵩县东北田湖镇铺沟村西边,石窟背依西岩山南岭崖壁,东望伊河,洛栾公路从窟群下穿过。南距嵩县30公里,北离洛阳市58公里。
铺沟石窟是当代命的名,它原来的名字已不可考据。它的确切创建年代,由于缺少碑刻题词和方志金石记载,至今已难以考证。
从现存的窟龛形制、造像题材、造像配置、造像风格及装饰来看,该石窟系北魏迁都洛阳后期所开凿;同龙门造像风格一脉相承。
铺沟石窟由于老洛栾公路从窟群下穿过,感觉能破坏的基本都给破坏了,所以政府就在石窟边上建了个大水泥蒙子,把没被破坏的石窟蒙起来,这也算保护吧,另外当地老乡讲铺沟石窟还有一部分石窟为了保护直接被埋入地下了,等待以后开发。
SEE MORE →
6
孟津谢庄石窟
北魏小石窟之六
谢庄石窟位于洛阳市孟津县黄鹿山乡谢庄村东侧的邙山崖壁上。西魏大统(537年)三年,由民间集资雕造。该年东魏和西魏发生了“潼关大战”,洛阳一带人烟稀少。
石窟平面呈梯形,宽5米,高4米,造像36尊,龛楣浅浮雕一组车马出行图,石窟正壁和北壁各高浮雕一佛二菩萨,主像与两侧菩萨之间有浅浮雕造像4尊,周围另有三飞天及供养人像等,刀法粗简,质朴有余。
石窟原本位于黄河岸边,因修建小浪底水库,现在被整体切割搬迁至孟津黄河公园西北角,以原貌重现,所以大家只要到黄河公园就可以看到了,不用跑到黄鹿山了,不过注意这是是黄河公园,可不是会盟镇那个。
地址:此处离洛阳较近,到达孟津县城基本就到了,只要找到黄河公园,在公园的西北角上,石窟在个大约1.5米的高台上。
SEE MORE →
7
宜阳虎头寺
北魏小石窟之七
虎头寺石窟位于洛阳市宜阳县城东12.5公里苗村南虎头山脚下,因山崖形状似虎头而得名,寺也随山名而成虎头寺,石窟因寺而得名虎头寺石窟。
石窟内有近千尊佛像,故又名千佛寺。
这一石窟造像的最早开凿年代是在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明帝正光元年(公元520年),现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虎头寺石窟位于宜阳苗村,也是除了龙门石窟外,同时也是离市区最近的石窟,路也非常容易找。
地址:虎头寺离俺单位20km(走安虎线,走洛宜快速稍远),离市区就是30km,是石窟中(不含龙门)最近的一个。是不是值得您跑一趟呢?
SEE MORE →
8
伊川吕寨石窟
北魏小石窟之八
伊川吕寨石窟位于伊川县城东南25公里、酒后镇、吕寨村北0.5公里处的东山半腰中,坐东向西、西临伊水,该石窟由南向北排列三窟,内凿数百大小不等的石像。
北窟深1.50米、高1.90米、宽1.80米,内供奉一佛,菩萨置于左右,周围刻有24尊小佛像;
中窟深2.00米、高2.10米、宽4.00米,内有三佛造像,周围刻有34尊小佛像;南窟深 1.10米、高1.60米、宽2.30米
该石窟的造像,无论从刀法,而且衣纹上看,均具有北魏特征。
目前,该石窟已经过十年动乱,上述数据已不十分完善。
石窟前部有历年坍塌的痕迹,加之人为破坏,毁损严重,没有造像题记遗存,风格为北魏晚期。
地址:石窟在伊川县南酒后乡吕寨村
SEE MORE →
9
伊川石佛寺
北魏小石窟之九
洛阳伊川县石佛寺石窟始建于北魏,有两个洞穴相连而成。正面有坐佛一尊,身高1.5米,为佛祖释迦牟尼像,慈眉善目,双臂膝上,线条清晰,衣初精细。其南有2个壁,高0.4米,中有产佛一尊。
洞北有大坐佛一尊,佛像东西各有侍立之像,与正面坐佛结为一体,构成佛界尊贵之众,令观瞻者如入西方天庭,心灵为之净化。
地址:伊川县石佛寺境内,一路盘山,绕坡,路况甚是不佳,建议边走边问,开着导航。
END
对于来洛阳旅游的人来说,一提起石窟就会想起龙门石窟!中国四大石窟之一,名声早已远扬海内外。是龙门石窟的光芒太过耀眼的原因吧,存在于龙门石窟周围的这些北魏洛阳小石窟群相对就有些失宠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