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密云旅游 > 旅游景点推荐 > 海东:乡村旅游正在美丽蝶变

海东:乡村旅游正在美丽蝶变

作者:密云旅游
日期:2020-05-11 08:44:18
阅读:

油嘴湾花海.

青海新闻网讯 党的十九大确立乡村振兴战略之后,党和国家为民谋福祉的目标再次聚焦乡村。各地党委政府纷纷将乡村旅游确定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快速推进,乡村旅游也随即成为推动广大农村发展的重要动力。

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海东市委书记鸟成云曾强调,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是农村发展、农业转型、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是脱贫攻坚的重要突破口,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海东市也紧紧围绕“持续打造大美青海、努力建成旅游名省”的总体目标,充分发挥海东地处河湟文化中心和旅游资源富集的优势,按照《海东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积极推动乡村旅游标准化建设,把乡村旅游作为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加以培育扶持,通过有序引导和政策支持,使海东市乡村旅游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从湟水谷地到祁连山北麓,一路走来,官亭镇、循化撒拉尔水镇、群科拉面小镇、乐都卯寨旅游示范点、互助小庄土族民俗村、油嘴湾花海等特色小镇和乡村旅游项目,使海东市乡村游成为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增长点之一,多种类型的特色乡村旅游村,创造了更多的旅游精品,培育出叫得响的乡村旅游品牌,乡村旅游正在海东美丽蝶变。

民俗文化依托型特色小镇打造旅游新名片

【基本情况】为了更快、更好发展乡村旅游,推动城乡统筹发展,海东市结合创建“美丽城镇”“高原美丽乡村”和“古村落保护”等政策,依托土族、撒拉族、回族等少数民族民俗文化资源,重点建设一批有山水依托、乡土记忆的名镇名村,培育一批高品质的农家乐、休闲农庄旅游实体。将乡村旅游发展与自然风光、民俗风情、生态农业等有机结合,因地制宜,突出特色,进行差异化发展。

【典型案例】

●小庄村——小庄村是互助土族故土园5A级景区的核心景点之一。全村90%以上的劳动力从事旅游接待经营,现有民俗旅游经营户90户,主要从事以家庭访问、饮食品偿、婚俗体验、歌舞欣赏、服饰及手工艺品展示、田园风光游览为主要内容的土族民俗旅游项目。

近年来,小庄村先后投资3160万元实施了新型农村社区试点项目和高原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旅游功能,提升旅游品位,加快旅游产业化进程。2015年被评为“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全国仅20家单位入选,小庄村是我省唯一入选的单位。

●“红色乡村旅游示范村”——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三兰巴海村依托骆驼泉和街子清真寺景区,发展最早,规模最大,农家乐发展迅猛,目前已达到50余户。

循化县查汗都斯乡红光村,是全国唯一的由西路红军被俘战士修建的红光清真寺所在村,是十分珍贵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民族团结共融的历史见证,循化县已初步确定重点打造“红色乡村旅游示范村”,目前已发展农家乐10余户。

●循化撒拉尔水镇——该项目是国家“一带一路”沿线上的重点旅游项目,项目的开发与建设将循化独特的生态资源、黄河水资源、民俗文化资源等进行综合利用、深度挖掘,最终可形成集景观、田园、文旅、康养等业态和配套服务设施于一体的休闲度假小镇。

●“拉面小镇”——化隆拉面创业者是全省拉面经济的主力军,也正因为拉面,群科镇才成为了全国独一无二的“拉面小镇”。近年来,化隆群科发挥“化隆牛肉拉面”的品牌效应,以拉面经济提档升级、产业精准扶贫为目标,围绕拉面经济供应链体系、运营服务体系和人才培训体系的建设,积极延伸质检、展销、物流等上下游产业链,建设一个以中央大厨房为核心的食材供应链体系,以智慧数字化服务中心为核心的拉面智慧平台,以质检中心、营运中心、孵化中心、人力中心、展销中心为内核的拉面营运总部基地,努力建设一座具有全国影响力,带动省内、服务省外的“拉面+”特色小镇。

旅游景区依托型乡村变景点旅游富村民

【基本情况】截至目前,全市拥有乡村旅游接待点840家,其中星级乡村旅游接待点306家,乡村旅游总收入达9.65亿元,带动就业人数1.5万人。乡村旅游已成为全市旅游经济新亮点,通过以“景区带村”“公司+农户”发展模式,在乡村经济结构调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带动农民增收作出了积极贡献。

【典型案例】

●卯寨景区——海东市乐都区高庙镇卯寨景区,依托土乡民俗和河湟文化,打造乡村旅游示范点,景区规划面积2.43平方公里,跨扎门、老庄、新庄三村。新庄村为景区核心区,为推动景区全面发展,带动周边贫困群众致富,景区成立了扎门、老庄、新庄村联合党总支部,破解了因不同村级组织认识不统一、步调不一致而造成的村域之间发展不平衡问题,是一种富有创新性的脱贫攻坚模式。

2016年,在政府投资170万元的基础上,卯寨景区联合党总支部书记李连和个人出资,成立了海东市乐都区卯寨旅游景区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景区内民居大院、养殖基地、廊桥景观、采摘园、游览栈道已经建设完成。

●油嘴湾花海农庄——海东市互助县东和乡麻吉村,“花海经济”与乡村旅游也结出“美丽”硕果。这里的油嘴湾花海农庄,已成为当地依托乡村田园风光,通过发展乡村旅游走向脱贫的成功模式。

公司牵头,合作社组织实施,村民以土地、资金、宅基地等方式入股,2017年,油嘴湾花海农庄一期项目建设完成。开园70天,累计接待省内外游客6万人,实现景区门票、农家乐餐饮、农副产品销售等综合收入近90万元,直接和间接带动就业60多户,户均增收1万元,其中贫困户增收8000多元。

●“美丽北方梯田”——互助县西山乡牙合村是典型的“公司+农户”模式。牙合村位于互助县西山乡干旱浅山地区最北端的一个村庄,是省级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14户421人。2015年10月,在“第一书记”和精准扶贫工作队带领下,利用北沟湾梯田错落有致的地势和富有韵律优美的自然造型,种植百亩花海与周边数千亩梯田小麦、油菜有色农作物形成“美丽北方梯田”独特景观;结合原生态乡村体验和绿色农家餐饮项目,打造“美丽北方梯田”休闲度假村,融合种养殖、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发展乡村旅游。

新型社区依托型宜居宜业美丽新村的“样板间”

【基本情况】依托独特的河湟风情和文化底蕴,海东市坚持以点带面,重抓试点建设,提升乡村建设整体水平,乡村建设成效明显。目前,海东市共实施高原美丽乡村279个,危房改造2.2万户,易地搬迁9088户32655人,完成新改建农村公路建设里程2970公里,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惠及5万人。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有力推进了农村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生产生活的改善,为乡村旅游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典型案例】

●平安区三合镇新村——经过一年多的建设,平安区第一个精准扶贫易地搬迁安置区(一期工程)6栋楼房圆满落成。由此192户贫困群众将告别穷山僻壤,进镇上楼,喜迁新居。平安区把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作为彻底解决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真正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重要举措,先后在洪水泉、古城、三合6个乡镇的16个村中实施了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有效改善了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

●互助县花园新村——去年底,互助县松多藏族乡举行了花园村易地扶贫搬迁住房分配仪式。本着拔穷根、挪穷窝、换穷貌、改穷业、摘穷帽的目标,在互助县委县政府及各部门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支持下,花园村位于互助县城的196套安置住房目前完工交付使用。

在公证人员的监督下,来自大山深处的搬迁户们依次按照1人户25平方米,2人户50平方米,家庭人口有3人以上的均为80平方米住房的标准,对两室两厅、三室一厅四种户型的住房进行了抓阄分配。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